上个月刚在老家院子办完婚礼,晒得黝黑的老张(我爹)蹲在门口抽完最后一口烟说:"丫头,这婚结得比秋收还累人。"我揉着笑僵的脸颊,看着满地的彩带屑,突然觉得该把这场兵荒马乱的筹备记下来。
一、三个月前的焦虑起点
确定婚期那天下着毛毛雨,婚庆公司的小哥拿着计算器啪啪按:"旺季周末场?建议您现在就把四大金刚定下来。"我当时还懵着,心想什么金刚罗汉的,后来才知道是说摄影、摄像、主持、跟妆。
- 踩过的坑:以为提前半年足够,结果心仪的摄影师档期全满
- 庆幸的决定:坚持要试妆,把闺蜜小林带来的假睫毛贴出了双眼皮效果
场地争夺战
跑了七家酒店后,我妈举着手机里的黄历本宣布:"必须带天井的,风水先生说这样聚财。"最后选中的老宅院有棵百年桂花树,婚礼当天落了满地的细碎黄花。
场地类型 | 优点 | 缺点 | 适合人群 |
星级酒店 | 省心、设备全 | 场地费贵、有低消 | 追求效率的新人 |
户外草坪 | 出片率高 | 受天气影响大 | 文艺小清新 |
老宅院 | 有故事感 | 要自己接水电 | 细节控+强迫症 |
二、服饰选择的修罗场
试纱那天,闺蜜团和双方母亲组成六人评审团。当第十件缎面鱼尾裙出现时,婆婆小声嘀咕:"这白花花的不喜庆",我妈立刻反击:"现在都流行素净的!"
新郎西装暗战
准新郎在定制店量了三次尺寸,最后一次老师傅叼着烟说:"小伙子别吸气,结婚当天你要吃饭的。"最终选的深灰格纹三件套,比纯黑色多了点活泼。
- 新娘战袍:3套(秀禾+主纱+敬酒服)
- 新郎装备:2套(接亲中式+仪式西式)
- 意外支出:伴娘服改短费×4
三、流程设计的艺术
婚庆策划给的流程表长得像列车时刻表,精确到分钟。但现实是——接亲时藏鞋的堂弟把运动鞋塞进空调外机,导致全体男宾趴在五楼栏杆上演了十分钟高空杂技。
时间 | 计划环节 | 实际状况 |
9:00-10:30 | 新娘化妆 | 化妆师走错小区 |
11:08 | 吉时出门 | 表哥的车被贴条 |
15:20 | 抛捧花 | 直接砸中摄像师镜头 |
四、那些省不得的开支
原计划用假花省预算,直到看见婚庆公司仓库里蔫头耷脑的绢花,果断换成真花+吊钟叶。仪式结束被大妈们哄抢一空,二婶得意地举着尤加利叶:"这个泡脚好!"
餐饮红黑榜
试菜时觉得普通的龙井虾仁,婚宴当天被夸"清爽",而重金打造的惠灵顿牛排反被大爷吐槽:"没熟透嘛"。果然中餐最稳妥,这是血的教训。
晚风起时,帮忙收场的发小往我手里塞了块枣泥糕:"快垫垫,你今天光喝西北风了。"远处传来洗碗阿姨们爽朗的笑声,混着酒杯碰撞的叮当响,空气里飘着淡淡的桂花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