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天上班路上经过的商业街,总能看到几家店门口排着长队,而隔壁店铺的店员却无聊地刷着手机。上周五晚上八点,我发现新开业的火锅店门口坐着三十多等位顾客,可斜对面的川菜馆里空着大半座位——这场景让我想起三年前自家表哥开垮的奶茶店。
一、选址就像谈恋爱
我家小区门口的菜鸟驿站,去年换了三家奶茶店。现在的店主王姐跟我说:"当初转让费低得吓人,现在才知道为什么——正对着垃圾站,夏天连蚊子都不愿来。"
选址类型 | 优势 | 劣势 | 典型案例 |
社区底商 | 固定客源稳定 | 消费时段集中 | 早餐铺月租金2万仍盈利 |
商业街中段 | 自然流量大 | 同业竞争激烈 | 某奶茶品牌300米内开3家店 |
地铁出口 | 即时消费需求强 | 租金成本高昂 | 便利店日销早餐200份以上 |
1. 看得见的人流≠有效客流
在南京西路实习时,我观察过某网红甜品店:每天路过白领超5000人,但进店率不到3%。店长后来调整产品线,把38元的蛋糕切成19元的小份装,当月营业额就涨了40%。
2. 邻居是敌是友?
表哥的奶茶店开在兰州拉面隔壁,总觉得能蹭到饭点人流。结果发现吃完牛肉面的客人,更愿意去隔壁买瓶装饮料——"刚吃完重口味,谁还想喝甜的",这是他复盘时最后悔的点。
二、产品会自己说话
我家楼下有两家并排的水果店,老张家的苹果总带着枝叶,老李家的用塑料袋包得严实。三年过去,老张盘下了老李的店面。《零售心理学》里说的"五感营销",在他家体现得淋漓尽致。
- 视觉锤案例:某火锅店用1.5米长筷子当装饰
- 嗅觉记忆:面包店固定上午11点现烤法棍
- 触觉惊喜:母婴店在收银台放儿童安抚玩具
产品维度 | 成功案例 | 失败案例 |
差异化 | 某品牌推出"可以吸的麻婆豆腐" | 跟风做脏脏包导致库存积压 |
稳定性 | 连锁快餐薯条误差不超过7根 | 网红餐厅同一菜品三天变味 |
迭代速度 | 茶饮品牌每月上新2款 | 传统餐馆十年不换菜单 |
三、服务是门读心术
有次在火锅店看到服务员帮长发女士递橡皮筋,这个细节让我成了回头客。而某次在西餐厅,服务员当着客人面叹气:"又要换桌布",那家店半年后就贴出了转让告示。
1. 过度服务反成骚扰
某日料店每五分钟过来问"需要加茶吗",其实顾客只是想安静聊天。后来他们改成桌上放自助茶水壶,反而在点评上收获好评。
2. 员工眼里要有光
培训专家李娜在《服务力》中强调,员工状态直接影响顾客体验。生意好的店铺,收银员接钱时都是双手去接,这种细节骗不了人。
四、营销在玩捉迷藏
常去的健身房突然爆满,原来他们在周边小区电梯里贴了"扫码领周卡"的告示。而对面倒闭的那家,去年还坚持在店门口挂"周年庆"横幅——字都被晒褪色了。
- 某饺子馆用抖音直播包饺子过程
- 社区超市建立"买菜群"发每日特价
- 文具店开学季举办手账教学沙龙
有次路过房产中介门店,发现他们在玻璃窗上贴满成交喜报,红彤彤一片特别扎眼。后来跟店长聊天才知道,这招让进店咨询量增加了20%。
营销方式 | 见效速度 | 持久性 | 成本 |
短视频推广 | 快(3天起量) | 短(1-2周) | 中 |
会员体系 | 慢(3个月) | 长(持续复购) | 低 |
异业合作 | 中(1周) | 中(1-3月) | 低 |
最近发现常去的理发店在洗手台放了按铃,客人需要帮忙时不用扯着嗓子喊。这个改变让我想起《体验经济》里说的:"好的消费体验,是让客人感觉自己很聪明。"